爱我中华的歌词(为什么我们都把《爱我中华》歌词记错了)

2023-05-21 06:56 • 阅读 159
爱我的中文歌词(为什么我们都把“爱我的中国”的歌词搞错了)最近微博和豆瓣网友因为一句歌词陷入了关于记忆的集体震惊:“56(?),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括号里应该填“国籍”还是“星座”?就像一个民族,“一直都是这样”。看评论,唱“民族”的网友占绝大多数,但正确答案是“星座”。宋祖英演唱版

爱我的中文歌词(为什么我们都把“爱我的中国”的歌词搞错了)

最近微博和豆瓣网友因为一句歌词陷入了关于记忆的集体震惊:“56(?),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人”。

括号里应该填“国籍”还是“星座”?就像一个民族,“一直都是这样”。看评论,唱

“民族”的网友占绝大多数,但正确答案是“星座”。

宋祖英演唱版的《爱中国》(1998)是《星座》。

于是各种声音表示不敢相信——“天啊,《爱中国》的歌词是什么时候被篡改的?”“宇宙被重置了吗?”“我记得课本是‘民族’!”但是,无论是音乐教材、历史教材,还是思想品德教材,都印有“星座”。

教材中《爱我中华》的选段也是一个“星座”。

如果一个人记错了歌词,这很容易解释。问题是,怎么会集体都记错了歌词呢?这就是流通中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吗?

作者|安安

关于集体记忆偏差,《爱中国》的歌词并非孤例。网友翻出的案例是——

(1)米老鼠穿的是有肩带的吊带?还是短裤?

回答:很多人记得米奇拉肩带,但是米奇从来 *** 有肩带的裤子。

(2)《居北》中的居,是两条横线还是中间三条横线?

回答:很多人发誓老师教的是两种技能,但“工具”永远是三种技能。

(3)以下哪一项是沃尔沃的标志?

答案:带箭头的是。

这些记忆偏差都是怎么回事?

记忆的“曼德拉效应”?

当然,平行宇宙、时间线重置、恶意篡改等解决方案都不能当真。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术语“曼德拉效应”。“曼德拉效应”不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是一位自称“超自然咨询师”的女性菲奥娜·布鲁姆提出的。

图为菲奥娜·布鲁姆。

该网站称,2009年,菲奥娜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在一个漫画展上提到,在他的记忆中,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已经在2009年底前死于狱中。但事实并非如此。曼德拉因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被判入狱27年。他于1990年获释,直到2013年病逝,享年95岁。

当时有很多人参与讨论,菲奥娜的编辑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建议她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看看有多少人对记忆偏差感兴趣,于是“曼德拉效应”网在2009年正式出版。这个网站收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实与记忆不符的现象。直到2015年,人们谈论童书《贝贝熊》名字的拼写,引爆了国外社交网站“曼德拉效应”的话题。

2015年,外国网友讨论过贝贝熊的拼写应该是贝伦斯坦熊还是贝伦斯坦熊。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曼德拉效应”网站中最热门的话题。

在“曼德拉效应”网站中,外国网友讨论的“记忆偏差”有:

(1)在网民的记忆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获得了2016年的奥斯卡奖。网友凯瑟琳留言称,这可能与时间旅行有关。

(2)在《阿甘正传》中,“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原文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还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答案是was)。网友Steve留言说太不可思议了,他明明记得是“是”。和“曾经”说不通。他应该相信。

(3)麦当劳的拼写是McDonald's还是MacDonald's?菲奥娜·布鲁姆说她一直以为是麦当劳,没想到是麦当劳……...当然,许多人在评论中表达了同样的疑问...

作为一名“超自然顾问”,菲奥娜·布鲁姆认为曼德拉效应是“平行宇宙”存在的证据之一。然而,从2009年至今,虽然“曼德拉效应”的讨论席卷 *** ,但在学术上并未得到认可。 *** 还删除了“曼德拉效应”一词,并入“错误记忆”,成为“集体错误记忆”的案例。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就是“错误记忆”的类型之一。

不可靠的“错误记忆”

“错误记忆”是指大脑记忆信息自动组合产生的错误记忆,我们都相信这些记忆是真的。每个人的大脑都会产生错误的记忆,尤其是回忆童年记忆的时候。错误记忆有时属于个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比如,童年遭受心理创伤的孩子,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记忆。

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让和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者。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中探讨了错误记忆的形成机制。他认为记忆是大脑为了实现欲望而发明的,是自欺欺人。那些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长大后会阻止创伤性事件进入他们的记忆。但这些被压抑的记忆很容易导致“神经症”,需要从外界恢复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阅读延伸

癔病性障碍研究

作者:(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车文博编译

版本:九州出版社悠游资源网,2014年6月

1895年《关于癔症的研究》首先在德国出版,其中对癔症的症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开始提出癔症的创伤理论。

1974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和合作者约翰·帕尔默(John Palmer)进行了一项实验,证明语言对错误记忆的影响。这一认识使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成为错误记忆研究的权威之一。

在实验中,洛夫特斯让受试者观看车祸的电影。在一组实验中,看完电影后,他们要填写一份问卷,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两辆车相撞/撞车时,汽车的时速是多少?在显示“碰撞”的问卷中,受试者的估计平均速度为34英里/小时,而在显示“撞车”的问卷中,估计平均速度为41英里/小时。另外,当被问及车窗玻璃是否碎了时,14%的“撞”组给出了肯定的回答,32%的“撞”组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实际上,车窗玻璃根本没有碎。

Loftus的研究并非没有争议,一些人质疑在实验室控制背景下获得的结果是否可以应用于真实情况。针对这一争议,挪威的一群研究朋友和资源 *** 分别让两组人观看犯罪现场的视频,并参与模拟犯罪现场。最终结果显示,观看犯罪现场视频的受试者能回忆起更多细节。(参见陈新奎、张积家《证人证言中的虚假回忆》,载《广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这说明loftus的研究可能夸大了记忆效应,现实生活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

阅读延伸

小心点!你的记忆会犯罪”

作者:(美)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凯瑟琳·凯曾

译者:王茜

版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书中列举了许多由错误记忆引发的悲剧: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美国城市,她的女儿因为“回忆”而遭到父亲的虐待,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被一些忠诚的公职人员说服承认了一项他没有犯下的罪行,等等。

所以,不要太相信我们相信的东西,因为记忆有时候是不可靠的。太容易被外界影响了。除了上面提到的“误导效应”,由于大脑的神经机制,记忆也可能发生混合重组。比如在我们的记忆编码中,“床”和“枕头”是一组相关的词。当记忆对“床”进行编码时,很容易同时激活“枕头”,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记忆——枕头代替了“床”。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 us)1996年的研究表明,想象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增加记忆的误报率。因为想象力增加了人们对事件的熟悉程度,从而让人相信。

它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至今人们还没有弄清它的全部机制。认知心理学家只能通过实验推测可能的记忆编码方式,然后借助神经生物学和核磁共振技术探索具体的机制。记忆需要经历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期间神经元会多次重组。那么,当大脑对类似信息进行编译时,很可能会发生错误的重组。当错误的神经连接不断加强时,就会形成错误的记忆。就像美国人容易记错一样,汉密尔顿是国父,不是美国总统。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罗伯特·卡贝卡(Robert Cabeca)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发现,对于那些无法准确回忆起发生了什么的人来说,大脑底部负责过去事件的内侧颞叶的活动会继续增加。大脑的记忆机制非常复杂,过去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也证明了内侧颞叶包括海马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也会导致错误记忆。

共享的错误记忆

无论是 *** 上热议的“五十六星座”,还是所谓的“曼德拉效应”,都有一个特点——被很多人分享。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这也是一种“错误记忆”。虽然人的经历不一样,但有些因素是可以影响大部分人的记忆的,比如虚假的新闻报道。

认知心理学家肯·德林克沃特(Ken Drinkwater)曾在英国《独立报》上撰文称,大部分“曼德拉效应”都可以归因于误导性社会信息导致的记忆错误;凯特琳·阿莫德特(Caitlin Aamodt)在《发现杂志》(Discovermagazine)网站上撰文称,共享虚假记忆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比如大量的联想会增加错误记忆的可能性,虚构重复记忆的重复也会增加错误记忆的可能性。

虽然“平行宇宙”是物理学家会讨论的问题,但对于“记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寻找答案可能比相信时间重置更有说服力。

本文由本地通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dao.bdtong.com.cn/bd/15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