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尾目,弹尾目口器类型

2023-05-10 10:39 • 阅读 85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弹尾目和弹尾目口器类型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弹尾目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弹尾虫有毒吗 没有毒。在所有的昆虫中数量最多的是弹尾虫〔属弹尾目〉。它的地理分布非常广,据计箅在每一英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弹尾目和弹尾目口器类型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弹尾目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弹尾虫有毒吗

没有毒。在所有的昆虫中数量最

多的是弹尾虫〔属弹尾目〉。它的地理分布非常广,据计箅在每一英亩〔6市亩)草地的9英寸〔23厘米)厚的表土中 有2亿3千万个,也就是说,毎平方米内有53820个弹尾虫。

弹尾虫英文名叫springtail ,属于尾类(Collembola,有时亦称弹尾目)是一种原始昆虫,约有3,500种。体型小,无翅带内口式口器。大部分种类腹部末端有一分叉的附肢,静止时被一握器握持,释放时可将虫体弹出,但通常爬行。腹部有管状似吸管的黏管,可分泌黏性物质和摄入水分。无变态,蜕皮3-12次後成熟,一生约蜕皮50次。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土壤和落叶层中。一些种类称雪蚤,可在近冰点气温中生存并成群出现在雪地上。弹尾虫取食腐败食物,有时为害菜园作物及蘑菇。绿圆跳虫(Sminthurus viridis)长2公釐,是最常见的种之一。

昆虫纲分类-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

中文俗称原尾虫,英文为proturans。有些分类将原尾目升格成纲。

原尾目是一类微小的无翅昆虫,生活在阴暗潮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场所,如非酸性土壤、苔藓和落叶层中,也可以在石头或树皮下被发现,在林中腐殖质中特别常见。主要在土壤深度0.1 m以内的地方活动,但最深纪录也可达0.25 m。食性尚未被完全厘清,人工饲养则可给予菌根、蜱螨尸体,及蘑菇粉末,推测在野外进食腐败的植物组织和菌丝。

体极小,体长仅0.5-2.5mm,细长,淡白色或黄色。头锥形,触角退化,无单眼和复眼,有2个功能未明的伪眼。属于内颚类生物,其口器包覆在颅内,由薄的上颚和下颚组成。第一对足特别长,共有五节,举起并指向前方,跗节上拥有许多感器和感知用的毛,用来代替缺少的触角。腹部12节,前3个腹节各有1对小型附肢(刺突),称为腹足遗迹,无尾须。

增节变态,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1龄若虫腹部有9节,口器和腹足不发达;第2龄若虫肛器和腹足发达,腹部仍为9节;第3龄若虫腹部10节;第4龄若虫腹部12节;第5龄为成虫前期,其后再蜕皮变成成虫。1年可发生数代,多以成虫越冬。

全世界记录约800种,我国已知160多种。

中文俗称跳虫或者弹尾虫,英文为springtails。

弹尾目是小型无翅昆虫,常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生活在各种潮湿隐蔽的环境中,如土壤、腐殖质、原木、粪便、洞穴等,腐食性或植食性,少数种危害作物、蔬菜或菌类。

体长在5mm以下,长形或近球形。口器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触角丝状4节,无复眼。腹部6节,第1腹节有黏管,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保持水分的平衡;第3节的握弹器与第4节的弹器形成弹跳构造。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表变态,若虫形似成虫,仅体型较小,成虫期继续蜕皮。蜕皮最多可达50次。1年可发生数代。有孤雌生殖现象。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知约6000中,我国已知190多种。

双尾目以腹部末端有1对显著的尾须而得名;中文俗称双尾虫和铗尾虫,英文为diplurans。

双尾虫多为一类细长、扁平、淡色、无翅的小型昆虫,分布极广,多生活在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的环境中,极怕光,行动活泼。以活的或死的植物、腐殖质、菌类或捕食小动物等为食。

体长1.9-4.7mm,触角长,呈丝状,具有20一40或更多的环节;无复眼和单眼;口器为咀嚼式,内藏于头部腹面的腔内;胸足发达,跗节1节;腹部11节,第1一7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线状分节或钳状,无中尾丝。

表变态,若虫外形极似成虫,区别主要在于大小和性成熟度。可生存2-3年,每年蜕皮多至20次,一般第8至第11次蜕皮后就性成熟。成虫期仍蜕皮。卵聚产,多至40粒,以一个共同的卵柄悬挂在土穴的上方,但有些种每粒卵都有一个柄。

全球已知约600种,我国记录30多种。

**

最新的分类学研究将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三个目组成一个新的独立的纲——内口纲,并和昆虫纲合称为六足亚门。

家里床上有小跳虫,很小很小,头部有两触须,会弹跳,真闹心,睡不着,求大师讲解这是什么虫子啊,怎么防

这是蟋蟀;喷上花露水,点上蚊香就可以了;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扩展资料:

蟋蟀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并外出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弹尾目的形态特征

弹尾目昆虫通称为跳虫或弹尾虫,常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体形微小或中等,长形或近圆球形。体长一般为1一3毫米,个别的种类超过10毫米。体色多样,有暗蓝黑色、白色、黄绿色、红色,有些种类具有银色等金属光泽。体表光滑,或被有鳞片或毛。口器为咀嚼式,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没有复眼,每侧由8个或8个以下的单眼组成小眼群,有些种类也没有单眼。触角丝状,通常4节,少数达6节。在触角后方和眼之前方有特殊的感觉器,有嗅觉作用,称为角后器,其形状与数目因种类而异。

胸部3节,一般都很相似,但长角跳虫科的前胸退化,前胸背板甚小,合腹亚目的胸部与腹部密切相合,环节现象也几乎不能见。足4节,胫节与跗节愈合为一,末端有上下爪各1个,有时下爪退化或消失。

腹部6节或更少,第1节腹面中央有一腹管突,或称粘管,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保持水分的平衡。第3节与第4节形成弹跳构造,第3节有一小形的握钩,第4或第5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常弯向前方,夹持在握钩上。当跳跃时,由于肌肉的伸张,弹器猛向下后方,弹击物面,使身体跃入空中,向前跳跃。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变态类型为表变态,属于比较原始的变态类型。其若虫和成虫除体躯大小外,在外形上无显著差异,腹部体节数目也相同,但成虫期一般还要继续脱皮。脱皮最多可达50次。1年可发生数代。有孤雌生殖现象。

弹尾纲

体微型至小型,体长一般1-3mm,少数可达12mm;体色多样;上颚和下颚内藏,无下颚须贺下唇须;触角4节,少数5-6节;无复眼,或仅由不多于8个小眼松散组成;缺单眼,无翅;足4节;腹6节,具3对附肢,即第1节的腹管、第3节的握弹器、第4节弹器;生殖孔位于第5腹节;无尾须。全世界已知9000种,我国300种。

摘自(《普通昆虫学》许再福主编北京出版社2011.1第二次版)

能跳跃的小昆虫有哪些

直翅目:蟋蟀,螽斯,蝗虫

蚤目:跳蚤

鞘翅目:叩头甲

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跳虫有何特征?怎样防治?

跳虫,又名香灰虫,烟灰虫,属弹尾目,无翅低等小昆虫,是危害银耳生产的害虫之一。常见跳虫有:乳白色棘跳虫(Onychiaras sp.)、木耳盐长角跳虫(Salina auriculas Lin)、斑足齿跳虫(Dicyrtoma balicrura Linet Xiu)、等节跳虫(Isotomidae)、圆跳虫(Pienothrix tricycla H.Uchida)、紫跳虫(Hypogastrura communis Folsom)。

(1)形态特征

弹尾目跳虫品种繁多,形态颜色与个体大小因种而异,但共同点是都有灵活的尾部,弹跳自如,体面油质,不怕水。跳虫的腹部的节数最多只有6节,第一节有一条腹管,第四、五节有一个分叉的跳器,第三节还有很小的握器,这就是跳虫的跳跃器官,也是主要特征。各种跳虫形态见图38。

图38 跳虫

1.乳白色棘跳虫 2.木耳盐长角跳虫 3.斑足齿跳虫 4.等节跳虫 5.圆跳虫 6.紫跳虫

(2)发生及危害

跳虫多发生于潮湿的老耳棚,阴暗处,高湿及25℃条件适宜时,一年可繁殖6~7代。常群集在野外耳棚内咬食银耳子实体,严重时菌袋表面呈烟灰状。

(3)防治 ***

及时排除耳棚四周水沟的积水,并撒石灰粉清毒,改善卫生条件。跳虫不耐高温,培养料灭菌彻底,是消灭虫源的主要措施。出耳前菌袋可喷洒1∶150~200的除虫菊,也可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农地乐1000~1500倍液喷洒。喷药应从棚内四周向中间喷洒,防止跳虫逃跑。还可以用敌百虫、乐果药剂拌蜂蜜进行诱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本地通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dao.bdtong.com.cn/bk/14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