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用量」

2023-06-04 15:44 • 阅读 122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用量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吴茱萸的功效 吴茱萸对人体的好处 1、功效与作用: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用量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吴茱萸的功效 吴茱萸对人体的好处

1、功效与作用:

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2、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作苗床时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抗炎、抗菌、止血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描写 重阳节 思乡情的诗可谓是家喻户晓,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画面引人入胜。那么,诗中所说的茱萸是什么呢?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现在就让 饮食文化 带你来了解吧。

你可能喜欢》》 吃对中国人的意义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它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之分,都是着名的中药。

茱萸分为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茱萸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山茱萸之果实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健胃壮阳等功能,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茱萸还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利尿、降压、防癌作用。

结束语:中医学上说,茱萸有强心、抗糖尿病抗炎、抗菌、止血等作用,可以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吴茱萸的不良反应

吴茱萸是一种药物价值很高的药物之一,可是每种药物都会有不良反应,那吴茱萸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吴茱萸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吴茱萸的不良反应

(1)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 瘙痒 不适,出现针尖大小鲜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颈前及上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

(2)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 腹痛 、 腹泻 、视力模糊、错觉、 脱发 、胸闷、头疼、眩晕或皮疹。

吴茱萸有小毒,含有多种 生物 碱,对中枢 神经 有兴奋作用,大量可致神经错觉、视力障碍。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可散寒、降逆止呕、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 脚气 、 痛经 、脘腹胀痛、呕吐呑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 血压 等症。

吴茱萸的主治

现代研究,吴茱萸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等;有镇吐作用,常与生姜共服;有降血压的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所含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的作用;煎剂给家兔口服有利尿作用,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 *** 用。

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厥阴头痛,经行腹痛,呕吐腹泻,疝痛,痛经,高血压,脚气、齿痛、 湿疹 。外治口疮。

吴茱萸的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吴茱萸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吴茱萸烯、罗勒烯等;还含生物碱,其中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另含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等;还含有异戊烯黄酮、吴茱萸精以及留体化合物、脂肪类化合物等。

吴茱萸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吴茱萸的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1~4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脚心;或者水煎服。

1、温养脾胃

补骨脂10克,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各6克。水煎去渣,温水送服。每日1次。

2、治头风

吴茱萸适量。水煎去渣,取汁。用棉条蘸取药汁,余抹于患处。

3、治牙痛

吴茱萸适量,白酒200毫升。酒煎吴茱萸,去渣取汁,含于口中1分钟,吐出。反复数次,疼痛即可减轻。

吴茱萸的选方

1.原发性高血压

吴茱萸适量,研成细末,每次取1.8~30g,用食醋调后贴敷于两侧涌泉穴(足心,最好睡前贴敷,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贴敷1次,重症贴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疗效。

2.溃疡性口腔炎

吴茱萸适量,晒干,研末,过细筛。用时,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置于清洁布上,分别包在两脚的涌泉穴及其周围,24小时后取下即可。用量:1岁以下1.5~6g,1~5岁6~9g,5~15岁9~12g,15岁以上用成年人剂量12~15g。共治疗256例患者,治愈247例,无效9例。一般敷药1次即见有效。 用药 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黄水疮

吴茱萸适量,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配成10%软膏,局部外搽,每日1~2次,搽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共治疗12例患者,经用药4~6次全部获愈。

4.湿疹、神经性 皮炎

先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再用凡士林调成30%(甲种)和20%(乙种)两种软膏;再取30%吴茱萸软膏与等量氧化锌软膏调匀,配成复方吴茱萸软膏(丙种)。对亚急性和一般慢性湿疹及 阴囊湿疹 在亚急性期或早期者采用乙种软膏;对多年慢性阴囊湿疹则采用甲种软膏;婴儿湿疹采用丙种软膏。局部搽药,每日2次。对神经性皮炎,先搽甲种软膏,再配合热电吹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然后用比皮损略大的胶布块贴牢。共治疗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82例,对湿疹初期及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治愈时间最短者3日;对一般慢性湿疹,治愈时间最短者10日。治疗婴儿湿疹11例,治愈9例,无效2例。治疗神经性皮炎19例,均获显著疗效。

5.慢性 胃炎

吴茱萸10g,白胡椒10g,陈皮30g。共研为极细末,适量酒调敷脐,再以热水袋温熨3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2个疗程。寒凝头痛者,加吴茱萸15g,煎汤熏洗,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吴震西共治疗12例患者,经用1个疗程后,痊愈11例;1例疗效不佳,又连用2个疗程而获痊愈。

6.麻痹性 肠梗阻

吴茱萸10g,研为极细末,以淡盐水调成糊,敷于脐部,上盖纱布,外以胶布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一般于用药1?2小时后即可生效,经3~6日施治,症状全部消失。农远计共治疗3例患者,获效满意。

7.阳痿、早泄

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后加入等量的胡椒末,用唾液调成糊,每晚睡前敷于神阙穴,过夜取去,连用7~10日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禁行房事。早泄者取吴茱萸、五倍子等量,研为极细末,取食醋适量调成糊,睡前贴敷于神阙穴,晨起去掉,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傅健以此治疗阳痿、早泄患者,获效显著。

8.绝经前后诸证

取上好吴茱萸晒干,研末,装瓶备用。于月经干净后3日开始用药。患者取平卧位,先用75%酒精消毒神阙穴,然后用吴茱萸粉将神阙穴填满,再以伤湿止痛膏敷贴固定(对橡皮膏过敏者用纱布包扎固定亦可)。每3日换药1次,5~7次为1个疗程,二般需连续使用3个疗程,最多可用5个疗程。李斯文等共治疗58例患者,治愈42例,好转13例,无效3例。

9.附睾肿大

吴茱萸300g,置于锅内以文火炒拌,直炒至药物呈灰白色或白色时才能将锅移开,冷却后研末。每次取30g,加黄酒、蜂蜜各半调成糊,以手能拿起为度,将药糊分别摊于中枢(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凹陷中)和双侧涌泉穴,约0.5cm厚,上用一块软塑料膜覆盖(略大于贴药面积),周围用胶布固定,以保持湿润加强药效。隔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未愈者停用3~5日,再行下1个疗程。胡兴立共治疗16例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3例遗留有绿豆大小硬结。

10.溃疡性 结肠炎

治疗组120例患者,取卡连素2粒[每粒含吴茱萸、卡介苗多糖核糖(卡提素)各50mg,小檗碱(黄连素)l00mg,木香200mg]顿服,每日1次,或分2次服,每次1粒;对照组60例患者,取香连片4片(每片0.22g)为1次量,每日3次,口服。经用药2个月,随访半年。两组分别治愈72例、16例,有效45例、37例,无效3例、7例。

11.小儿流涎

吴茱萸末3g,用醋调制成5分硬币大小药饼。患儿仰卧,暴露双足,将制好的吴萸饼贴敷于双侧涌泉穴,上盖塑薄膜并用绷带固定。睡前贴敷,次日晨起取下。每日1次,一般连贴3次为1个疗程。

12.寒凝血瘀型痛经

熟地黄、当归、白芍、酒五灵脂、生蒲黄、制香附各12g,吴茱萸、桂枝、小茴香、制乳香、制没药各6g,川芎9g,制延胡索、益母草各18g。水煎取滤液浓缩,每瓶40ml,分早晚2次服用,3周为1个疗程。姜桂宁等以经痛消合剂治疗60例患者,经服药2个疗程后,获满意疗效。

13.治呕而胸满,干呕吐涎沫,头痛

吴茱萸、人参各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水煎,去渣,温服,每日3服。

14.治 胃痛 呑酸,腹痛泄泻

吴茱萸、黄连、白芍各10克。将以上多味 中药 研成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米汤送服。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

驱蛔虫

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

抗菌

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琼脂挖沟平板法),10%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 *** 用;1:3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其他

吴茱萸属植物10%醇提物,给兔注射 0.5 -1.0毫升,血压有短暂而轻微的升高,呼吸轻度兴奋,增加颈动脉血流量,0.1%异吴茱萸碱盐酸盐0.2 0.5毫升/1公斤静注兔血压无显著变化,呼吸略增大,用 0.02- 0.1%对离体蛙心作用不明显,蛙下肢血管灌流.一般也不明显,先有扩张后收缩;对离体兔肠,初有短誓兴奋后麻痹;对离体兔子宫,开始有兴奋作用,Evoxine 毒性低,对小鼠的半死致死量,皮下注射为705毫克/1公斤,静脉注射为135毫克/1公斤,吴茱萸的成份,如吴茱萸内脂、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有相似的镇痛、升高体温、轻度影响呼吸与血压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碱(Rutamine)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吴茱萸因碱在小鼠有抗Columbia SK病毒作用。

从Exanthoxgloides中所得之生物碱,与菌茵碱相似。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提高脊髓所射的兴奋性,松驰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在若干方面与麻黄碱之作用相似。

吴茱萸治病验方

用于虚寒胃疼

则用吴茱萸6克,生姜15克,人参12克,大枣5枚,用水煎服。

用于寒疝

经常和蜜香,小茴香,川楝子,元胡配伍。

用于寒湿郁结之湿脚气

槟榔7枚,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15克,紫苏9克,为末。

用于脾肾虚寒所导致五更泄泻

则用补骨脂120克,吴茱萸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为丸。

胃寒呕吐吞酸

吴茱萸,炮姜各9g,研粉,每回3g,冲服。

湿疹

吴茱萸30g(炒),海螵蛸20g,硫黄6g,共研成细末备用。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者猪板油化开调抹,隔一天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冷痢

吴茱萸6g,研成末,黄酒调,敷脐。

心肾不交之不寐

吴茱萸9g,研成末,米醋调敷足心。

痛经(寒凝血瘀型)

肉桂10g,吴茱萸20g,小茴香15g,共研成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接下来放上热水袋加温。

脘腹冷痛

吴茱萸5g,干姜6g,木香,陈皮各9g,用水煎后服用。

脾肾虚冷,五更泻

吴茱萸5g,肉豆蔻6g,五味子,补骨脂各9g,用水煎后服用。

溃疡性口腔炎

以吴茱萸粉加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分别包在双足涌泉穴及其周围,一天后取下。

胃脘痛

吴茱萸15g,研成末,醋调敷脐。

高血压

吴茱萸10g,醋少量。把吴茱萸用醋调,贴脚涌泉穴处,每天调换1回。

吴茱萸的食用 ***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配伍应用

配黄连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 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 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 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 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 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 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症。《成方便读》:“吴茱萸 辛热,能入厥阴……引黄连入肝,一寒一热,一苦一辛, 同治厥阴气火有余。”

配党参

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即可暖肝,又可暖脾,可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而氏证。

配五味子

吴茱萸辛苦大热,即能入肝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温,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昧子酸温,有益肾收欲之功,与吴茱萸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便泄泻之证。

配当归

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配木瓜

吴茱萸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疏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配高良姜

《赤水玄珠》:“吴茱萸良姜亦止腹痛。”

配白豆蔻

《医学启源》:“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

吴茱萸的副作用

吴茱萸有小毒,含有多种生物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量可致神经错觉、视力障碍。

副作用表现

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大小鲜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颈前及上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

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模糊、错觉、脱发、胸闷、头疼、眩晕或皮疹。

宜忌配伍

《本草经集注》:“蓼实之为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阴虚火旺者忌服。

吴茱萸贴脚心

药店买吴茱萸打成粉。

吴茱萸取3克(用吃酸奶的小勺,尖尖一勺),用好醋和成膏状。

分成两份贴到脚心(涌泉穴),用胶布粘上。

三天换药一次。脚丫冷是因为气血不下行造成的,在陪补脾胃增强气血的同时还应该打通经络让气血下行。中里在书中有“引气血下行”三步法,就是推腹、跪膝、金鸡独立。我虽然一直在做,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中里还在书中提到一个补肾的 *** ,就是用药敷脚心,比如大蒜和吴茱萸,这些 *** 可以补肾同时引气血下行,治疗高血压。

识别真假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性温,味辛苦,有毒。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口疮溃疡、齿痛、疝气、脚气、湿疹及黄水疮等症,为开郁化滞、逐冷降气的常用药。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臭辣树的未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冒充吴茱萸,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吴茱萸

外观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学名油室),顶部平截,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约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闻之香气浓烈,口尝味苦微辛辣。

伪品臭辣子

外观呈星状扁球形,直径4~8毫米,比正品个稍大,多由4~5枚离生的蓇突果组成,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亦粗糙,有皱纹,但突出的油点没有正品吴茱萸明显。顶端呈梅花状深裂,果柄的绒毛少;横切面亦可见子房5室,每室亦有种子1粒,但呈椭圆形,且为黑褐色,种子上有凸起的皱纹;闻之无浓烈香气,但有股特殊气味,口尝味苦但无辣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 *** 用;10%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 *** 用;其提取物能兴奋中枢神经,有较好的镇痛、催眠作用,并能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素作用,提高脊髓反射的兴奋性,松弛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张力,还有显著的驱蛔作用,而伪品臭辣子虽为同科植物,但不具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吴茱萸药用。

上一页 全文完(共 20313 字) 展开全部内容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本地通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dao.bdtong.com.cn/bk/172257.html